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和安装各种类型的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主治病例数近3000例,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能够掌握心脏三维标测治疗心律失常的少数专家之一。
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对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药理颇有研究。作为主要人员主持和参与完成卫生部和省市级新药临床验证工作十余个,参与国际大型合作科研项目数个,为国内首先将运动平板试验用于评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研究者之一。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近50篇论文,并多次获得各种专业机构与学会的奖励,1998年获第二届中美施贵宝医学基金奖并受到吴介平副委员长的接见,同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获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医师奖。
参与编写和主编大型教材和参考书籍11本。现任上海心血管病学会中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协会会员,世界/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是“中华医药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现代医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与特邀编委。
笔者因工作关系,常给亲戚朋友导医,自以为这对患者、医生都是好事。毕竟,如今医患关系复杂,医生给熟人看病,总比给陌生人看病安全省心。
可是,就在前几天,笔者和一位医生聊天时,他却吐槽:最不喜欢给熟人或熟人介绍的朋友看病了。
追问原因,医生的回答很简单:麻烦。医生给熟人看病,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要求:就诊做检查插队,住单间,提前取结果,甚至有人连药费、检查费都不愿意付。
有些患者感觉是朋友介绍的,总想搞特殊,医生稍有怠慢就不开心。前面提到的那位医生就被熟人介绍来的一位骨折患者投诉过。当时,他在手术室问患者叫什么名字、受伤的是左腿还是右腿。
患者很生气,没出院就给医院医患办公室打电话抱怨:“还熟人介绍的呢,进手术室了还不知道我叫啥名,连我哪条腿受伤的也不知道,一点都不关心我的病情。”
殊不知,问患者姓名、受伤的是哪条腿,这是医疗操作规范。即使医生知道,也要再问一遍。
虽然嫌给熟人看病麻烦,但却是难免的。有人对解放军总医院、武警总部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30名医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每个月被亲朋好友找过看病或挂号1~3次的占95%以上;被找过10次以上的占80%;一个月内几乎没被找过的仅占5%。
看病找熟人,图啥?
某网站对132名患者做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四:
①看病找熟人感觉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