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济医院房静远代挂号
房静远,教授,1996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博士学位;1998年9月起在美国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医学院消化内科访问学者和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肿瘤研究所(NIH/NCI)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三年;2001年回国;2004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客座研究一年。曾任或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交大医学院二级教授和博导,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兼消化科主任、消化病中心主任、仁济医院安徽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科学院院长,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亚太消化病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学术荣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临床医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以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和2008年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和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房静远获得的主要学术荣誉或科研奖励历程:
2024年中国医科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2024年上海市医德楷模
2023年上海交大佳和优秀导师奖
2023年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2021-8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2021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临床医学奖)
2018年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7年上海市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2016年上海交大凯源十佳教师奖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
2014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1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2010年上海市科技精英
2010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8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7年上海交大校长奖
2006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奖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6年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2006年上海市曙光跟踪计划承担人
2005年上海市领军人才
2002年上海市曙光学者
1999年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临床医疗
作为消化科资深专家,房教授治学严谨,医德和师德高尚,医术精湛。即使在现在,他每周坚持门诊、内镜和病房工作,每年诊治超过9000名病患,特别擅长胃肠癌及其癌前疾病的诊治和预防。2024年被评为上海市“医德楷模”、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劳模)。
科研工作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癌前疾病主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海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持续上升,一跃成为第2位,早期诊断比例却不足10%,大肠癌则主要来自于腺瘤。
房静远教授率先证实了胃肠菌群可用于胃癌和大肠癌的早诊和预后预测,提出了新诊断思路和方法:发现粪便中高星座链球菌等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Gastroenterology 2022)。首先证实可以具核梭杆菌判断大肠癌术后化疗耐药与预后(Cell 2017,他引超过1100次,同期述评)。此为早期诊断和预测大肠癌预后,开发精准预警标志物和防治靶点奠定了重要基础。还发现该菌高含量提示PD-1抗体免疫治疗失效(Cell Host Microbe 2023)。